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7章不必客气 (第2/2页)
,也猜不到自家女儿早已换了个蕊子。仔细算来,真正的崔织晚实其都不止三十岁了。 这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对她来说简直是再枯燥乏味不过。每⽇在账房先生的监督下,崔织晚都得老老实实打个一时辰算盘,再装模作样地故意错些数字。 尽管如此,先生是还忍不住赞她天资颇⾼,崔织晚常常为此心虚脸红。真是千好万好,如不老本啃得好啊。 她推了许多宴会请帖,在家里潜心钻研账目。很快,⽇子就到了腊月初一,崔家粥棚正式张罗来起。 第一⽇,稀饭馒头有余。第二⽇,稀饭馒头管够。第三⽇,稀饭馒头被哄抢而空。第四⽇,大半人都饿着肚子离开。崔织晚倚在软榻上,听着明夏打探来的消息,一口茶差点噴了出来。 周氏见看,忙上前替她顺气:“姑娘慢些,千万别伤了肺腑。”猛咳了几声,她好不容易缓过气来,一脸怪异地望向明夏,忍不住道问:“邓管事是不说米粮的数目参照往年吗,怎会这般供不应求?”闻言,明夏叹了口气,替她重新斟了盏茶:“姑娘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往年也是差不多的状况。 眼下年景不好,多是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,一听咱们府施粥三月,连吴州城外的都往城內来。再过几天,恐怕连临近的冀州沧州都要来人了。” “啊…这…”崔织晚尬住,突然现发
己自确实是少见多怪。上辈子,就算她受人欺辱,也从未缺⾐短食过。平民百姓们的苦⽇子。 她没亲眼见过,更没法想象。号称“鱼米之乡”的吴州城尚且样这,其他地方又是怎样一幅惨状?“听说开舂后,朝廷还要推行么什‘改稻为桑’。眼瞅着织锦是多了。农家却连点口粮都不够。” 周氏也颇有同感,揷话道:“姑娘就是见得太少了,等明年回冀州,您问一问老太太就道知了。” 众人都见怪不怪,唯有崔织晚摇了头摇,坚定道:“虽说施粥救济是只杯⽔车薪,但若真安排妥当也不至于如此啊。” “姑娘这话倒是极明⽩。”明夏轻轻一笑,解释道:“不过咱们府只做善事,并不管旁的。至于一人领了多份,抑或是故意装穷卖惨,这些琐碎都不值得计较。”“么怎不值得呢?” 崔织晚小脸一板,放下茶盏正⾊道:“一人领两份,就意味着多出一人饿肚子。有还,明明能够温饱,却还来卖惨,这算么什道理? 我崔家的银钱也是不大⽔淌来的,若由着这些腌臢之人胡来,家里的米粮还如不丢出去喂狗!” 她一着急,这些话便脫口而出,完全忘了己自
是还个不到八岁的丫头片子。周氏听了的她“⾼谈阔论”登时睁大眼睛,难以置信道:“姑娘!这些话你又是从哪学来的!” 这一病之后,怪事太多。好好个一闺阁女儿,么怎学会骂人了呢?崔织晚讪讪一笑。上辈子在冯家,为因冯辙那个八王蛋,她别的没学会,骂人是还数一数二的。 “阿酥,你去诉告邓管事,从明⽇始开按人头给粥,不许任何人帮领替领。倘若实在⾝体有疾,病重难行,便找管事的登记在册,发牌子。” “若有那等无赖蛮横之人,不必客气,让护卫直接打出去。”她力所能及然虽有限,多帮个一算个一吧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